威海,全国最宜居的海滨城市,常住人口超过280万,登记流动人口40余万人,每年流动游客在千万人次以上。而检验一个区域适不适合生活,极端情况下最能体现出真实状态。
在来势汹汹的疫情之下,作为公共安全、交通、人口管理等与疫情防控息息相关领域的责任部门,威海市公安局全员上岗,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一直处于一线。他们坚持“大数据 智慧警务”,整合多方数据资源,联合高校和信息化高科技公司,发挥技术手段优势,研发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搭建大数据防疫模型,实现数据有效上图,可视化呈现,对高风险人员精准预警研判,精确排查管控,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校局联手,搭建疫情防控“智力”支撑
自疫情爆发以来,威海市公安局面临境内扩散和境外输入疫情管控压力,进入3月初,随着各地复产复工有序进行,利用现有的警力资源防控疫情复燃成为威海市公安局面临的重要难题。
在此特殊时期,威海市公安局得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大力支持和“智力”保障,学校领导专门对服务市局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双方组织精干力量,依托2019年威海市公安局与公安大学警务信息工程与网络安全学院共建的情报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全力支撑其大数据防疫模型建设。
时间紧、任务急,使命必达勇担当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防范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简称“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骨干老师和优秀学员是负责模型建设和系统研发的主力军,他们在认真分析威海市公安局疫情防控工作需求后,决定基于新晨科技搭建的大数据平台和可视化展现环境,迅速开展相关模型算法的研究。
凭借使命必达的决心、可信赖的技术能力、不懈的努力,师生们连续奋战8个昼夜,清洗数据8000余万条,匹配标准地址1万多个,建立人员采集数据上图、热点展示、15日内数据动态展示等模型,开发了高危地区重点人员风险预警功能,并按照相应的接口将分析的结果再推送给威海市公安局。
通力协作,开启”校企局”三方合作新路径
威海市公安局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的研发,是一次“校企局“三方合作开展公安大数据分析服务实践的尝试。该系统以威海市局的实时社区人员核录数据为基础,基于威海的pgis平台,实现了人员位置的实时上图、数据统计、疫区重点人员轨迹分析和风险预警等功能。系统一直以来运行平稳、数据准确,为市局的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充分说明,”校企局”合作新路径是成功的,也进一步提高了三方对公安大数据应用和实战化服务的认识,锻炼了各自的队伍。
威海市公安局是实战单位,学院侧是公安大学重点实验室,企业端为新晨科技。其中,威海市局的重点在于提出具体的应用场景,明确系统的建设方向,以及提供数据资源;新晨科技重在基础环境的搭建,包括数据平台和可视化环境;而实验室的工作则是在新晨搭建的大数据平台基础上把各类数据按照市局的要求逐个细化、归类、清洗、建模,然后按照相应的接口将分析的结果推送给市局。
新晨科技是较早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公安行业的公司之一,其核心产品包括“矩阵知识图谱数据库”和“情报分析师”可视化分析研判平台。新晨科技已为多地公安机关实施了智慧警务项目,与公安大学拥有多年伙伴关系,双方共同致力于警务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大数据技术研发。疫情期间,新晨科技积极主动作为,还利用大数据技术配合北京市公安局对疫情进行预警、核查、管控,为北京疫情防控提供有利保障。
克服远程异地协作难题,探索全新服务模式
在系统研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疫情导致三方必须异地协作,协调沟通非常不方便,而且任务特别紧,实验室正处于封校期间,工程师无法进入现场开展工作,需要远程指导实验室的研究生一步步来实现。
此外,院校为一线单位做项目,传统方式是数据在公安机关本地区,开发后的系统也在当地的数据库上运行后出结果,也就是说无论是系统还是结果都归属于实战单位。但此次威海市公安局运行疫情防控的工作量巨大,本地的数据分析基础难以及时提供有力支撑,而公安大学有公安内网的安全环境,实验室设施完善,完全可以承担市局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工作。通过协商,此在项目所以采用全新的服务模式,威海市公安局将数据的存储、分析工作交予实验室来完成。
但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设计要求,实现数据搜索的便捷、快速与高效,除了基础的数据平台环境外,还必须搭建es快速检索引擎来完成数万条地址数据的清洗,并为系统的实时分析和可视化展现提供数据接口服务。为此,新晨科技特别为实验室紧急调配两块固态硬盘,并安装到光缆服务器上,同时还通过公安内网远程安装了es快速检索引擎。在多方的努力协调下,诸多困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做好疫情防控,维护社会稳定是当前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战时,威海市公安局的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为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随着疫情防控逐渐转入常态化,相信这一平台将围绕着社会化管控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让城市管理更具“智慧”。